免费文学 > 韩娥传奇 > 第一章 梦蝶生娥高乾山 韩立巧遇王启岩

第一章 梦蝶生娥高乾山 韩立巧遇王启岩

作者:桂子月中落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免费文学 www.mf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红巾军歌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贪腐,天道残缺匹夫补。

    心中恨,不平事,杀尽不平方太平。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铁血汉,英雄谱,只争平等为自由。

    壮士血,兴亡事,只为苍生不为主。

    弟兄们,手持钢刀九十九,不灭仇敌誓不休,誓不休!

    1·梦蝶生娥

    在四川行中书省保宁府(今四川阆中)西北部的高乾山下,有座古村名叫近水村。乡场街道围绕山脚修建,处于阆中、南部、剑阁三县交界处。高乾山韩家湾,有一湾湖水名曰“升钟湖”,湖水波光浩渺清澈见底。

    韩成就隐居这里,耕种着祖上留下来的几亩山地,过着处士的生活。他的妻子王氏,是远近闻名的贤惠而又善良的女人,当时已经身怀六甲。

    至正五年(1345年)冬月初七午后,王氏挺着个大肚子,只觉得有些倦意,便倒头睡下。梦中,她见一位身着铜盔铜甲的武士,手拿一只彩蝶,向她放飞而来。这只彩蝶停在王氏身上,怎么也赶它不走。王氏心里着急,一下子惊醒过来,汗水湿透了全身。她睁眼一看,身上什么也没有,原来是南柯一梦。她将梦中所见讲给丈夫听,韩成也甚觉怪异。

    翌日,王氏产下一女婴。韩成依照王氏梦中所见铜盔铜甲武士手拿彩蝶之说,给女儿取名一个单字“娥”。这个襁褓中的女婴,就是日后令元军闻风丧胆的韩娥!

    家里添了人口,韩成立即托人到成都将这喜讯报告了父亲韩新泽和弟弟韩立。

    韩新泽时任四川行中书省都转运盐使司副使,韩立乃是川西远近闻名的大儒杜圭的弟子,韩成也曾在杜圭门下学习。韩成学有所长,但是不愿元朝廷做事,于是回到老家保宁府近水村隐居。

    韩新泽因公务缠身未能回来,他预备了一百两纹银,委托韩立交给韩成。同时,要他带话给韩成,说是已经在成都府新都县为其某得一个里正的职位,望其速去任职。

    韩娥满月之日,韩成照例办了酒席,亲朋和街坊邻舍都来吃酒道贺。韩立当日赶回近水村,将父亲的一百两纹银和自己置办的礼品交与韩成,祝贺兄长和嫂嫂喜得爱女。

    韩立抱着侄女,见她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宽盘大脸,一对凤眼炯炯有神,便十分高兴地对兄长道:“此女日后必有大作为,兄当悉心照护,尽力培养!”韩成却不以为然。

    随后,韩成将父亲望其速去新都任职里正的事情相告,韩成起初仍然坚持不为朝廷办事,但是,妻子王氏拍着怀中韩娥,忧心忡忡地说:“高乾山土地贫瘠,你终日劳作,广种薄收,日子过得十分清苦。现如今又添了韩娥,照此下去,如何养得起我母女啊!”

    韩成仍然不吱声。韩立劝道:“哥啊,为官也有清正廉洁和贪赃枉法之分,只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不就是一个好官吗?况且,兄长收入微薄,难以养家糊口,不如依从父亲,到新都任职,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岂不是百姓之福?这也是兄长的心愿和杜圭先生的教诲。”

    韩成沉默多时,终于开口道:“贤弟言之有理,待我处理好家中之事后,即刻赴任。”

    过了几天,韩成收拾好家中细软,备了马车,带着王氏母女,与贤弟韩立同走南部、盐亭、三台,沿金牛古道往成都府而去。不数日便到成都府韩宅。

    韩新泽见了外孙女,自然高兴。又听韩成愿意赴任里正,心中更是高兴。于是大摆宴席,约请都转运盐使司官员来府上吃酒。

    手下照磨(官职,正八品,负责盐运司收支审计事务)王启岩见了小韩娥,十分喜欢,将一块白玉塞于襁褓之中,又把韩娥托在手心,看了又看,对韩成道:“小女子日后必成大器!”

    韩成道:“照磨别拿我开心了,一女子何来大器之说!”

    过了几日,韩新泽对长子韩成说:“你也是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不能在家坐吃山空。为父托人在新都县为你谋了一个里正的差事。明日你就去任职,顺便给你师父杜圭带些自贡井盐吧。”

    韩成应允。第二日便带着几包自贡井盐,带着王氏母女,与韩立一同到新都城南拜见了恩师杜圭。那杜圭,可是川西远近闻名的大儒,他通五经,尤攻于春秋,来学者至盧舍不能容,著名学者杨学可都师从于他。韩新泽慕其名,将两个儿子先后送至门下拜师学习。韩成、韩立各学有所成。韩成以秀才功名选拔为里正。兄弟二人受杜圭民本思想影响很深,对朝廷所实行的苛政和民族歧视政策,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情绪。

    韩成带着王氏母女到三河镇任职去了。韩立在新都继续跟随杜圭学习。

    2·父子反目

    至元七年(1347年),韩立以秀才身份参加乡试(行中书省考试),得中举人。

    这一日,韩新泽对次子韩立说:“你兄长在新都担任里正,你也是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不能在家坐吃山空。为父托人在新都县衙里为你谋了一个典史的差事。你兄弟二人同在新都供职,也好有个照应。韩立啊,明日你就去新都任职,顺便给你师父杜圭带些自贡井盐吧。”

    那韩立生得来浓眉大眼,面色白皙,从小就十分孝顺。虽然他与兄长韩成一样不满朝廷的民族歧视政策,但是父命难违,只好应允。

    过了一日,韩立尊父命到新都县衙门,参见苟县尹,送上“拜见钱”,随后再送“撤花钱”(人事钱),苟县尹这才叫师爷带他去典史处交接。对于这个掌管缉捕、监狱的典史,韩立从心底里是有些看不起的。不过,月俸米二石,对于他来讲,也能够养家糊口了。

    韩立拜见业师杜圭后,便把妻子杜氏也接到新都,住进了父亲早年在西街买下的一间瓦房,凭着月俸米二石,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闲暇之余,韩立也会带着妻子到三河镇看望兄长和韩娥。韩立与韩娥相处的时候,总要给她讲木兰、杨家女将、卓文君、蔡文姬的故事,小韩娥听得津津有味。除此之外,韩立还教她武术基本功。小韩娥对武术特别喜欢,也出现出了练武的天赋,一招一式特别到位。韩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着意在武功山培养韩娥。韩成则教她“四书”“五经”,韩娥照样学得很好。

    元惠宗(顺帝)扳倒伯颜后,亲政后勤于政事。他任用脱脱为右丞相,完善法制,颁行了法典《至正条格》;加强廉政,颁布了举荐守令法;为选拔人才,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希望挽救元朝统治危机。然而,元朝已病入膏肓,元惠宗已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了。

    至正二年(1342年)以来,黄河开始泛滥,多处决口,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水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不少人逃荒到了新都,被称为“流民”。新都乃天府明珠,都江灌区,水旱从人。虽然年年丰收,但是朝廷以多种名目对百姓额外勒索,地主对佃户的科派,其害又甚于官司差发,因此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很苦。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佃户们多在田主家借债贷粮,接济食用,田主则多取利息。秋后佃户把收得的稻谷尽数偿还本利,还是不够,便只有抵当人口,押折物业,以致逃逸。整个新都县突然间来了成百的流民,虽然官府通过里、社及其规定,对各地居民包括流民进行着严密的控制,但还是有无法生活的流民与贫民,铤而走险,上山为匪,入室为盗。韩立带着捕头衙役四处捉拿,以致监狱人满为患,但是老百姓的反抗情绪却有增无减。

    韩立目睹这些,心中愈益苦闷起来,便秘拜峨眉派武林高手刘庆崧为师,与师兄杜长龙共同学习峨眉武术。可惜他跟师父只练了不足一月,师父便病逝了。韩立和杜长龙共同出资安葬了师父,并奉养师娘。

    不久,杜圭去世,韩立和众学友将恩师藏于新都县东北二里。当年,刘师娘也去世了,韩立和杜长龙又出资安葬了师娘。韩立继续在新都县衙任典史,杜长龙却去了眉山,从此与韩立失去联系。

    至正十年(1350年)冬,四川行中书省都转运盐使司内,副使韩新泽正在阅读公文,手下照磨王启岩来报:“副使大人,大公子来报,说夫人快不行了,请大人速回。”

    韩新泽放下卷宗,急匆匆出得衙门,长子韩成愁容满面,立于马旁。韩新泽爬上马车,韩成一扬鞭子,直往城东度缘桥而去。

    马车在度缘桥附近一座院门前停住,韩新泽跳下车,韩成将马车交给家丁,便紧跟着父亲快步进门。屋子里突然传来撕心裂肺般的嚎啕声。

    韩新泽跑进里屋,只见次子韩立以及两位媳妇,伏在夫人床沿痛哭不已。韩成扑上去,大叫着“妈妈呀,父亲回来了!”

    韩新泽也疾步上前,呼喊着夫人。可是,夫人却再也没有睁开眼。

    韩新泽在郊外选了一处地方,与两个儿子一起安葬了夫人后,召集韩成、韩立在堂屋里说话。

    韩新泽说:“时下,朝廷政事危艰,你等都是吃朝廷俸禄的人,当努力做好本兼各职,效忠朝廷!”

    韩成不满道:“父亲大人,孩儿身为里正,也难逃苟县尹的勒索。今年清明节不久,他生辰时,孩儿向他进了‘生日钱’;中秋节前,又向孩儿索要‘追节钱’。孩儿依照父亲所说一一照办。可是,昨日苟县尹来三河里,平白无故向孩儿索要‘常例钱’。孩儿送他走的时候,又要‘人情钱’。如此种种,这几年孩儿真的是受够了。况且,孩儿谨遵师训,要廉洁为官,为民做主,不敢取不义财于乡民,哪有余钱孝敬县尹啊!”

    韩新泽道:“成儿,这世道就是这样的!”

    韩成面有怒色道:“更可气的是,朝廷从上到下都排汉。”

    韩立也说:“朝廷把各民族按照族别和地区划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民族在政治上、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极不平等。这样下去,我看这个社会要出大问题的!”

    韩成掰着手指头道:“父亲大人,你身居高位,并不一定了解民间疾苦。你知道吗?朝廷税收在南方可是实行的依地亩征税的夏秋两税制。田主除了向佃户征租外,还随意征收丝料,勒派附加粮,迫使佃户代服差徭。民户所负担的徭役名目也是繁多,筑城、排河、运粮、采打、木植、造船、器甲、马草等等,贫苦百姓谁家负担得起啊!”

    韩立忧心忡忡地道:“不光南方如兄所说,我听说北方由于赋役不均,也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赋役不均,其结果是大户收谷岁至数百万斛,而小民皆无葢藏。官府盘剥老百姓过头了,朝廷又不一视同仁各民族,老百姓会被逼上梁山的!”

    韩新泽道:“虽然这些都是于国于民不利的,可是,凭你们个人的力量能改变得了现实吗?所谓适者生存的道理,你兄弟二人应该明白!”

    韩成道:“父亲大人的教诲,恕孩儿不能苟同!我早就厌恶了朝廷的各种苛政,我要辞去里正,回保宁府高乾山老家去种地为生。就是饿死,也不再为朝廷做事!”

    韩新泽气得直跺脚,低声而又严厉地道:“你们两个说的都是诛九族的话啊!无论当朝怎么样,那也是统一的国家啊,我等读书人应该为其振奋强大而尽力嘛!”

    韩成坚决道:“父亲大人,我已考虑很久了,纵然孩儿不能改变现实,但也绝不能像你一样助纣为虐!”

    韩新泽气得捶胸顿足道:“你这个不孝子,是要置我韩家于不忠不义之地啊!你,你给我滚!”

    韩成立刻跪在地上,给父亲磕了三个响头,道:“父亲大人,恕孩儿不能在您身边尽孝了。”说罢,站起来转身跑出去了。

    韩立正要去追兄长,见父亲捂着胸脯,脸色难看,几欲倒地,急忙上前扶住父亲。安慰道:“父亲大人不必动怒,兄长是一时心窍蒙蔽,才出此恶言的。孩儿我谨遵父命,明日就去新都县就任。”

    第二日,韩成果然收拾了行李,带着妻子王氏,赶着一辆马车要回保宁府。韩立赶来,劝了很久,但是韩成去意已决。韩立只好拿出父亲给他去新都任职的银两,赠与兄长,凝望着韩成和嫂子的马车渐行渐远,消失在茫茫雪野中才转身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