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学 > 二拴的一九七八 > 第六十九章 年(三)

第六十九章 年(三)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免费文学 www.mf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之重一个人来到了街上,很安静,安静到你都有些害怕。

    家家门口透着亮光的灯笼让他感到了温暖踏实。

    安静的原因是来自老人的嘱托,担心“惊神”,表面意思就是惊动了神仙。

    户外即使是孩子们,也安静的玩闹着,除了几声炮响。

    当然在家里就又是一副景象了。

    李之重先来到三宝家坐了一会儿就出来了。

    三宝家其实李之重不太喜欢,原因是家里又黑又冷。

    会同三宝又来到了刚刚家,刚刚家的氛围就好多了。

    虽不富裕,但刚刚父亲手脚大方,家里面亮堂温暖,和三宝家对比明显。

    关键是家里面那种氛围让人感到很舒适,按照农村的说法叫“耐糟蹋”,谁来了也不嫌弃,态度友好。

    李之重拿出来扑克和三宝刚刚玩了一会儿抓红尖儿。

    “抓红尖儿”就是二打一那个抓住红桃尖儿的。

    不过抓住红桃尖儿的若隐藏的好,可能让同是一家的自相残杀。

    玩儿了一会儿,三宝提议去庙院儿逛逛,李之重和刚刚同意了。

    街上人很多,大多是小孩,在一种安静压抑的气氛中欢乐的游荡着。

    灯笼透着各色光照在路上。

    这个年代灯笼可谓五花八门,有木头做镶玻璃的,有马灯。

    甚至有的人家用罐头瓶去底后充当,一般都是一家一个,像李之重家的那种极少。

    庙院儿就是合作社前面,戏台正对的一片儿空地。

    小孩子很多,各条街的都有,几句话不合就相互扔点燃的鞭炮干了起来。

    李之重们待了一会儿,发现天上居然飘起了雪花,有点儿小兴奋的跑了回来。

    这个时间,好赌男人们会聚在一起押宝,参与人数不限。

    押宝,就是一二三四四根木棍,每次出一个让人猜数投注。

    前世李之重的八叔晋升副教授的论文写得博弈论,讨论的就是押宝。

    女人们一般聚起来玩儿叶子牌,也叫水浒牌,六个人组局,是母亲马玉仁的最爱。

    平时想玩儿也没时间,还有父亲不赌甚至很厌弃,搞的母亲玩儿一把也提心吊胆的。

    过年这几天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玩儿了,所以一包好饺子马上就走,担心去晚了没位置。

    到家后,发现只有奶奶在家捏豆芽,长了四五天的豆芽刚刚好。

    上炕和奶奶聊了一会儿,有些无聊的躺下了。

    这个年代大人小孩讲究的是“熬年”,基本都是一夜不睡,即使睡觉也是和衣而卧,不能加盖被子。

    一觉起来,除了母亲马玉仁,家里的人都回来了。

    父亲和大哥围着炉子聊天。

    李小拴更是召回来一帮孩子,大呼小叫的玩儿扑克,四个人打对家,看的比玩儿的都多。

    李之重看了一下表,十一点多点儿,下地把小锅放在炉子上,准备煮豆芽。

    父亲也拿回来一块儿自制的皮冻,等一会儿切条拌在豆芽里,也是时下习惯做法。

    晚上接完神,凉菜是黄豆芽,热菜只有饺子,炒菜是没有的。

    本来李之重想搞一个扒肉条,两个菜确实太少了,却被母亲拒绝了,有饺子吃就已经很幸福了。

    后世移到十二点,北方农村就开始点旺火接神了。

    现下接神时间是算出来的,意味着神仙下界也有时辰。

    李之重记得有一年最晚的接神时间为寅正,就是凌晨四点。

    村里每年的接神时间都是由一个懂阴阳蒙古族老人算的。

    老人家里一点旺火,就是开始接神的信号。

    除夕夜拢旺火接神,迎候的是财神爷,初二迎接的是喜神爷。

    院子里,雪越下越大。

    家里面热火朝天,时不时的停电让一帮小家伙们很不爽,因为有人趁点蜡烛的功夫偷换牌。

    “爹,要不你和大哥喝点儿。”李之重指着刚拌好的豆芽问道。

    “行。”李德财爽快的答应了。

    过去的一年确实不错,可以说是收获满满,咸鱼一大瓮,再加上大儿子带回来的二百元钱,想想都高兴。

    李之重铺好油布,摆了三副碗筷杯,把奶奶也邀请了过来。

    老太太一请就过来了,李子恒开玩笑说“老太太不识让”。

    本打算切个咸菜,想想算了。

    春节这几天咸菜和土豆基本是不上桌的,即使是烩菜也不放土豆。

    李之重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豆芽正准备上供祖先,被奶奶制止了,理由是豆芽不能供先。

    “爹,为啥豆芽不能供先呢?”李之重问道。

    “老辈儿人留下来的说法,要说为啥我还真不知道。”父亲说。

    “会不会是因为这个‘生’,我们把豆芽的成长过程叫‘生豆芽’,先人是死人,‘生’对‘死’相克?”李子恒说。

    文学哥不愧是文学哥,连李之重也觉得有道理。

    “拴拴,可不敢再说死,不该了。”奶奶连忙说。

    “好的,知道了。”李子恒有些歉意的说。

    三辈儿四个人,你一言我一语闲聊着,奶奶三钱的小杯都分几口喝着,享受这个过程。

    李小凤看牌途中,偶尔跑过来叼一口豆芽,又跑了回去,看牌的热情是后世孩子理解不了的。

    李之重觉得这副牌真的买好了。

    “铛”一声,座钟告诉大家已是一点了。

    李小拴的小伙伴们还在兴致勃勃的玩着,甚至有些小家伙居然抽上了烟。

    小孩子抽烟也就这几天,美其名曰为了放炮方便,烟也是最便宜的野牛,三分钱一包。

    李子恒抽烟很早,不过在没上大学前,从来不敢当着父亲的面抽。

    忽然外面的炮声密集了起来,那是接神开始的信号,一家人动了起来。

    孩子们下地准备回家,母亲马玉仁也赶了回来,呼吸还有点急促。

    七烧锅加了水,饺子从粮房端了回来,母亲马玉仁卖力的拉着风箱,看回来时的表情,赢面大。

    雪还在下,父亲拿新做的大扫帚把旺火附近的雪扫了扫,又小心吹散旺火上的积雪。

    大哥用一束麻杆从炉子里引燃,来到旺火前点了起来。

    李之重把准备好的新篇篇也拿出来,给父亲和大哥一人一块儿,两人顺着风道对向扇了起来。

    李小拴迫不及待的把两挂鞭炮拿了出来,同时不忘揪一节放在兜里。

    母亲马玉仁拿了半瓶胡油,浇在刚起明火的旺火上,“哄”的一声,火苗冒气二尺多高。

    奶奶搂着李小凤坐在炕头前看着外面,脸上笑容满满。

    李之重接了大哥的篇篇,和父亲对扇了起来,旺火越来越旺了,父子三人才住了手。

    鞭炮声骤起,那是李小拴的功劳。

    李之重放了几个二踢脚,很是过瘾,居然一个瞎捻的都没有。

    红红的火光映照着飘飘洒洒的雪花,硝烟气息加上炭烟和草木烟弥漫在空气中,神仙回来了。

    奶奶、母亲和李小凤也出来了,绕着旺火转了三圈。

    母亲把一家人的红腰子(背心)拿出来在旺火上烤了烤,据说有驱邪去病的功效。

    一家人回家开始煮饺子,一次下锅一百多个。

    父亲和奶奶上了炕,大哥在拉风箱,七烧锅里的饺子开始飘了起来,水开了。

    李之重在锅里点儿凉水,母亲张了张嘴没说啥,二儿子很多做法她都不懂,不过效果都不错。

    三次点凉水后,饺子终于熟了,捞在一个大花盘里。

    那是母亲去呼市眊人时买的,直径五十公分左右,铁制浸釉的,棕黄带花。

    按照李之重的记忆,这个花盘最少在他家使用了二十年。

    饺子味道不错,肉少的前提下,李之重趁母亲没注意倒了不少油在馅儿里。

    “啊呀。”奶奶捂着嘴惊呼一声。

    “咋啦?”父亲忙问。

    “咬住硬币了,咯了一下。”奶奶说。

    “给我行不,奶奶。”李小凤迅速从父亲背后绕到奶奶旁边说。

    “行。”奶奶说。

    李小拴有些嫉妒,狠狠地又夹了几个,希望也能吃到。

    “奶奶好福气,长命百岁。”李之重说。

    “是啊,福如东海。”大哥李子恒附和着。

    奶奶捂着腮帮子没说话,笑着看着两个孙子。

    李之重包饺子时也包了一个带硬币的,自己做了记号。

    看到小弟失落的眼神有些不忍,本来他想给父亲的,现在只能给他了。

    第二声“啊呀”响起时,李小拴兴奋地跳了起来,那种高兴传染了所有人。

    饭后,母亲马玉仁又急急忙忙走了,担心玩儿牌没位置。

    李小拴的小伙伴又来了,大哥和父亲出去串门了,李之重闲极无聊的又睡了。

    关于旺火还有个笑话,说的是村里一户人家,接神拢旺火时,炭的质量不好,旺火芯都着完了,炭还是没有引燃。

    老汉急了,大呼“爷爷今天和你决一死战。”一时传为笑谈。

    接完神以后有三个事不能做。

    首先是不能揭柜,说法是怕跑了钱财,所以有需要的东西要提前拿出来。

    第二是不能把水散在地上,也有散财的意思。

    第三就是不能扫地,而且“安神”以后就不能了,尤其干果类的皮壳更是不许清理。

    据说有些大户人家,炒好瓜子专门请人来嗑,说是地上皮壳越多,钱财越厚。

    三件事说白了都和钱财有关,除夕,一个寄托了无穷希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