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学 > 二拴的一九七八 > 第六十八章 年(二)

第六十八章 年(二)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免费文学 www.mf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哥上坟请云归来后,要叠祖宗和爷爷的牌位。

    就是用绿纸叠成箭形,固定在高粱秸秆,插在一个馒头上面。

    上面写“供奉祖宗三代之位”及“供奉爷爷李景慧之位”。

    牌位放置在碗柜上,置香炉一个,放空盘一个方便供先,筷子一双,酒杯一个。

    正面大红柜的位置还要供奉喜神爷和财神爷。

    灶神爷的牌位在锅灶上方。

    天地爷的牌位在户外窗台的从西数第二根立梁上,和灶神爷背靠背。

    神仙的牌位用的是黄纸,造型也不同于祖宗牌位,上下平整,两侧边缘呈锯齿状。

    神仙牌位放置香炉即可,所谓香炉其实都是用茶杯放上小米,再以黄纸封口糊上,上写“丰香满斗”,早晚焚香。

    神仙牌位供奉不供奉,供奉那几个都自己决定,但只要供奉了,就要认真对待。

    老人们称之为“敬神如神在,不敬神不怪”。

    供奉后的满意度却是神仙决定的,所以就有“请神容易送神难”一说。

    中午,李家按照传统,要吃一顿莜面。

    莜面鱼鱼是母亲搓的,莜面洞洞是二姐李二凤捻的,这两项技术李之重一直没学会。

    冷盐汤和热汤都是他操持的。

    当然吃饭前最重要的是给祖宗和爷爷牌位焚香,供奉当顿饭的吃食少许,微加酒,因为还要供奉五六天呢。

    “爹,为什么我们家每年的除夕中午吃莜面?”李之重问道。

    “这个具体为啥我也不知道,我们家的规矩都是你二爷爷传下来的。”父亲李德财说道。

    “我估计以前家穷,吃一顿莜面就觉得不错了。”大哥李子恒说。

    “就是,能吃莜面就是好光景了,万财家中午玉米面窝头管饱就是过年了。”奶奶满意的吃着热汤莜面说。

    万财家是李之重家的邻居,五三年前给他家当过长工。

    奶奶今天很满意,上午跟前溜了一圈儿。

    如同孩子般展示了一下一身新衣服,广收赞誉,确实如她这个年岁活到这个份儿上的不多。

    午饭后,父亲开始准备垛旺火了。

    家里一个旧的高凳子找了出来,放置在院子正中。

    又搬了几块儿炕板子放在上面,用泥抹好。

    炕板子是盘炕时剩下的,是炕面下方的支撑物,方形土胚,四十公分见方。

    六块儿等长半头砖叠三层呈四个火口摆放,砖块儿顺向开口较大,约十五公分,纵向四五公分。

    先放一缕胡麻柴垫底,顺向再放一小捆去皮麻杆,二者都探出砖外。

    旺火芯放在砖块儿上置中,然后把碳块儿一层一层转圈儿码放,逐步收顶于旺火芯之上。

    过程切记不能让碳块儿接触旺火芯,否则木头着完无支撑时炭旺火会倒塌。

    李之重在一旁帮忙,随时递个合适的碳块儿,这也是垛了几十年的眼力劲,让父亲充分感受到了得心应手是一种什么感觉。

    “爹,我看有人家旺火芯上放个马笼嘴,再放炭不就塌不下来了。”李之重问道。

    “那都是图省事,再说马笼嘴不花钱啊,烧几次就废了。”父亲李德财愤愤不平的说。

    “那垛一个木头的不是更省事?”李之重说。

    “烟火气就是神仙气,垛旺火干什么,那是为了接神,给神仙指路的,烟火气越长久,神注视的越久,才能把真神请到家。”父亲说。

    靠,李之重心里说,这都赶上机场的导航灯了。

    “那意思就是说旺火越大烧的时间越长就好?”李之重又问。

    “那倒不一定,关键是心诚,还要积德。”父亲说。

    “咋们垛个炭旺火,能引起神仙注意就很好了。”父亲顿了顿又说。

    “是这样的。”李之重说。

    旺火收顶后,放一个黄裱剪好的云纹纸在最上面,然后在凳腿儿上贴上“旺气冲天”。

    父子俩垛完旺火,扫了院子,这户外的工作基本结束了。

    父亲还有一个工作,那就是去给姥姥家垛旺火,李之重就奇怪了,大舅这么多年也没学会,反正父亲也习惯了。

    李德财找了一担箩筐,一头挑着吃食,吃食是肉、馒头和油饼麻花等,是送给姥姥的。

    一头是垛旺火的所需物件,晃晃悠悠出发了。

    母亲马玉仁从粮房挖了几碗面回来,放在锅头醒着。

    又拿回来两个猪肉蛋蛋和四个萝卜蛋蛋,这都是腊月里切好团成球状冻出去的,省的用的时候现切。

    看来晚上饺子馅儿的肉菜比例是一比二,也算正常,一比三四的也不少。

    放在地下腊月栽的葱长势很好,绿油油的,给白色的冬天增加了几分颜色,拔了几颗备用。

    今天的晚饭吃的比较早,吃的是面片儿,因为大人吃完还要包饺子,孩子们也要早早出去玩。

    饭后李之重把新买的扑克拿了出来,可把两个小的高兴坏了,坐在炕头玩接龙。

    母亲只是问了问价格,没说什么。

    从今天开始,骂人这种事是忌讳的,要人为营造家庭和睦的氛围,都是给先人和神仙看的。

    天逐渐黑了起来,李之重出去放了几个二踢脚,这个举动叫“安神”,这里的意思相当于预约神仙。

    老话讲“安人不叫人,顶如欺负人。”这里的“安人”和“安神”同一个意思。

    李子恒把大门口挂着的灯笼点亮了,回来时把院灯也拉着了。

    这个年代最大的特色就是电不稳定。

    加上过年这几天,院灯和粮房灯都要点亮,用电量激增,停电是家常便饭。

    而且负荷的加大使得一百瓦的院灯泡也不怎么亮,家里六十瓦更是显的暗。

    频繁的停电也是人们灯笼内照明不选择电灯的原因,灯笼要是灭了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家里这几天要常备一些蜡烛,相比煤油灯虽贵一些,胜在烟少。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着包饺子,奶奶也参与了进来,讲她小时候过年的故事,其乐融融。

    奶奶说她小时候过年,吃饺子基本是个象征。

    一个肉蛋蛋和上六七个萝卜蛋蛋,用白面和糜子面的混合面包上二三百个。

    接神时吃一顿,虽没什么肉,但那个香也是无可比拟的。

    而且不是随便吃,是大人小孩平分的。

    饺子包了二百多个,放了三大篇篇,端出去放在粮房里。

    包饺子的时候,二姐拿出几个五分钱的硬币,包在了饺子,试试谁的运气好。

    小孩子们往往为了这个五分钱也要多吃几个。

    后世李之重二舅家,一年包饺子就放了一个硬币,结果到吃完也没吃出来,后来发现是供奉了先人,先人有福了。

    饺子二姐是不吃的,因为按照老规矩,接神的时候出嫁女不能在娘家。

    所以她必须要回到婆家,哪怕接完神后再回来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