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学 > 二拴的一九七八 > 第四十三章 李德章走了(三)

第四十三章 李德章走了(三)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免费文学 www.mf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灵棚搭在院内靠西墙,是四根立柱绑四根横木。

    顶上搭苇帘且垂在两侧,若下雨可用塑料布覆盖棺木,棺木沾水不吉。

    棺材摆放在两个长条板凳上,用于支撑和抬高棺材。

    大头朝东,大头前摆放供桌。

    “灵位”、“照死灯”、“衣饭罐”和“倒头捞饭”横摆在供桌上。

    “照死灯”要保证长明不灭,需要经常添油。

    “衣饭罐”也要顿顿供奉,不要让死者在家最后几天饿着了。

    棺头地下摆着一排溜出丧棒,裹着带穗的麻纸。

    出丧棒前放一个黑色二号盔,供停灵期间烧纸用,叫“阴阳盆”,也称“老盆”。

    盆内烧的纸有两种,一种是早晚“点纸”,是孝子贤孙们一早一晚的固定仪式。

    点纸期间,一般由妻子或女儿或姐妹等,边哭边诉说着死者的丰功伟绩。

    也诉说着自己的思念,叫“哭灵”。

    这是个技术活,拿腔作调,言之有物,声泪俱下。

    后世有冒充孝子专门挣这个钱的,若其祖上有灵,会不会跳出来掐死这些假的孝子贤孙。

    另外一种就是前来吊孝的要在棺前行个礼,家人要叩谢且陪同烧纸。

    老盆要在棺材起行时,由代东的阴阳先生将“老盆”放在长子头上绕一圈摔碎在棺前,称之为“摔盆”。

    出丧是个繁琐的事情,需要专业人员来操持。

    口肯板升就有一位有名的阴阳先生,大名王得用。

    身兼阴阳先生、代东、纸扎匠人和鼓匠联系人等一系列职位。

    请了他以后,批殃、择日子(出殡吉日)、纸扎、鼓匠、宴席安排等工作一人包办了。

    主家极为省事儿。

    代东就是代替东家做大部分工作,婚丧嫁娶都离不开。

    这个年代的代东还是极为负责的。

    后世有些代东利用权力,指定纸扎、鼓匠和宴席原材料等,收取回扣。

    甚至有一位代东,亲叔伯兄弟是做豆腐。

    村里的事宴用量较大,因不会给他回扣,一直没有做起来。

    第二天早上,李德财就出现到了王得用家里,原来两个人关系就很好。

    李德财甚至粗通阴阳,倒是有共同语言,两人聊了几句,王得用就上工了。

    “批殃”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就是拟一份“出丧榜”。

    相当于死者的个人简介加孝子贤孙加出殡日期加一些忌讳等。

    王得用在一整块儿白麻纸上按照旧日书写方法,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这样写道。

    亡灵之人,故先(因其母健在,不得用“显”)考李府太公讳德章,享年(50≤60岁用“世年”,60≤70岁用“享年”,70≤80岁用“耋年”或“寿年”)六十复二岁之丧榜,生于民国六年八月六日吉时,故于公元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二(阴历)申时,驾鹤西行,安然自去。

    子:李虎虎、李龙龙、李三虎,

    侄:李拴拴、李江江、李二拴、李勇勇、李勤勤、李小拴”

    (上榜的孝子贤孙需五服以内,李来勇等已出五服,故不上榜,五服之意最早源于丧礼。)

    今择于元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九吉日出殡,土葬于老坟父亲膝下,灵柩大行讳忌兔、羊、猪属相,自行相避。”

    公元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三。

    关于出殡日期的拟定,李之重让父亲请教了王得用。

    按照他讲,人在刚日(奇数)死,应选在柔日(偶数)下葬。

    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否则,不吉。

    当然更细一些还要考虑死者的生辰八字,更要考虑妨和质的对象。

    这里的“妨和质”意为冲撞和带来厄运。

    所以一定要问清楚直系亲属的属相,避免误伤。

    也有请不起阴阳先生的,讲“瞎汉看的个三六九,不用阴阳往出走”。

    写好的白麻纸要贴在一块儿旧篇篇上,称之为“殃葬板子”。

    然后用一根木楔子钉在大门外的土墙上,木楔上挂红绳,绳上挽碎麻纸条。

    同时大门两侧挂起的还有招魂幡。

    是阴阳先生用麻纸粘连剪刀铰制而成。

    展开高约两米,直径四十公分,呈云纹桶状。

    左右各有飘带一条,上写“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玉女送西方驾鹤西游”。

    招魂幡每个字纸的形状都有要求。

    男的用圆形,女的用方形,意为男为阳、为天,故用圆形;女为阴、为地,故用方形。

    男招魂幡最后一个字的下端要剪成尖形凸形,女招魂幡最后一个字的下端要剪为凹形。

    大门墙边立着一颗砍好的柳树,柳树上挂着引魂幡,那是出殡时引领魂魄到墓地的。

    “破孝”是自己家事,孝布是白洋布。

    按照远近亲疏家人(同姓)和亲戚等关系不同,给这些上门吊谒的扯成大小不同的布块儿,让他们按照习俗自行缝制穿戴。

    儿子戴斜角孝帽,帽子订麻,称之为“披麻”,戴重孝,白衣白裤白鞋腰束麻绳。

    女儿和儿媳披发,顶褡头(出殡时由婆家或娘家来收头,一般是一整块儿面料,变相送礼,摆在明处,担心“黑地儿辱(辱没之意)了暗财”),麻绳束腰,也戴重孝。

    侄辈戴平角孝帽,孙辈戴红色“柿花(长两三公分宽六七毫米的两根彩色布条组成的十字)”孝帽,外甥戴蓝色“柿花”。

    李三虎今年九岁,和李之重同岁大三个月。

    父亲的过世对他影响不大,活着的时候也没给过他一个好头脸。

    反而家里一下来了这么多人,他很兴奋。

    这几天除了大人的哭声有些烦,其余都不错,吃的也好了,还有一身全新的白衣服。

    还有不少小伙伴一起玩,更是不用去学校了。

    他不知道这身白衣服实在是借不到和他尺寸相近的,才勉为其难做了一身。

    这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余者都是借的,孝服都是套在衣服外面的,所以做得都比较肥大,方便穿脱。

    “报孝”就是由子或侄儿身穿孝服,手拿“出丧棒”到亲戚家知会一声。

    第一时间需要知会的是主子家,即上邦姑舅。

    可是上邦姑舅没有,也就是李之重奶奶这边没有侄儿。

    子嗣不继没有因为她的远嫁而改变。

    不知道老太太会不会因为家里没有来人感到伤心,那就不用通知了。

    需要通知的外村亲戚就只有李德财的两个妹妹和两个闺女了。

    最远的闺女李桃桃在山脚下做媳妇,由李虎虎去通知。

    邻村的李桂花(李虎虎大姑)由李龙龙去通知。

    回来后再去隔壁村通知李三桃(李虎虎三姐)和李梅梅(李虎虎二姑)。

    她们姑侄女儿在一个村。

    同姓大岱村三爷爷家的二儿子由李来勇去报孝,三儿子在读大学,有些远,就算了。

    李德财让李之重写了一封信给大儿子,能不能回来看他自己。

    李之重家里忽然挤了起来。

    大姑和二姑各领着一个孩子在报孝当日就赶来了,和奶奶住在一起。

    大岱的七叔也来了,住在李之重父母这屋。

    七叔一辈子没成家,是个温顺和煦的好人,个子不高,脸色黑红,老是笑眯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