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学 > 二拴的一九七八 > 第六十二章 年前总动员(七)

第六十二章 年前总动员(七)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免费文学 www.mf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午,李之重用父亲刚烧好的肉块儿做了一个扒肉条。

    二斤左右烧好的肉块垂直猪皮切片儿,厚约半公分。

    切好的肉条全部拢起,肉皮朝下,放在碗里码好,加盐加佐料加葱段儿。

    大火蒸制一个半小时,出锅后倒扣在盘里。

    一道外形圆润、色泽诱人、软糯鲜香、老少皆宜的扒肉条就做好了。

    倒扣有点儿技术含量,把一个盘倒扣在肉条碗上,左右手上下扶好,迅速翻转一百八十度,掀起碗即成。

    又做了一道咸鱼炖豆腐,李之重现在做的越来越熟练了,几乎成了他的拿手菜。

    今天没烩菜,酸菜炒肉丝和凉拌土豆丝,馏糕。

    吃糕,讲究步步高升,不过对母亲马玉仁来说这个彩头没什么用,但还是有些好的寓意。

    一家人安静的吃着李之重为母亲精心准备的生日餐。

    家人的表扬越来越少了,好像做好了应该,做不好才会说几句。

    “酸菜肉丝咸了。”二姐吃了一口说。

    李之重赶紧尝了一口,就是咸了。

    烩菜太多影响了炒菜放盐的判断,再有酸菜本身带盐,微盐正好,正常即多。

    “多喝一口水都有了。”大哥帮腔道。

    “挺好吃的,你们不吃都给我。”小妹也很有义气的说。

    李之重看见她夹了一筷子再没动过这道菜,专注于扒肉条。

    她能吃到的两片是极限,总共也就十来片儿,在自己的碗里一点儿一点儿的嘬着。

    小弟的扒肉条早吃完了,特别给他二哥面子,不管哪道菜都是大口大口的吃。

    奶奶让李之重给她碗里倒了半碗开水。

    “二拴做的扒肉条比春和做的好多了。”老太太满意的说。

    春和是公社范围有名的大厨。

    李之重发现他现在基本接手了母亲的很多工作,除了做饭上菜,看饭也成了他的事儿。

    洗锅这种工作现在由大哥打理,虽说质量一般,胜在积极肯干。

    奶奶说了几次,哪有男人们洗锅的,听见李之重说我还做饭呢,就再不说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她是心疼大孙子。

    虽知二姐怀孕,还是想让二姐洗,重男轻女已经刻在了她的骨头上了。

    中午吃过饭,歇息了一会儿。

    一家人开始做粉条了。

    大师傅是姐夫徐荣昌,姐夫带着漏勺一个人过来的,这几天家里也忙。

    他高中毕业后回村务农,冬天在队里的粉坊跟着帮了两年忙,对做粉条有点经验。

    先把醒好的粉面倒入大盔,约有十几斤。

    明矾一把捣碎备用,具体配比姐夫也说不上,就是个经验,按李之重估计有一两左右。

    粉面是秋天用小土豆自己磨的,明矾是合作社买的。

    二者的比例要适中,明矾多了发苦且太筋道不好漏下,太少又发酥不成形。

    先挖一碗土豆淀粉加入二号盔内,再加入备好的明矾干拌搅匀,配成芡粉。

    加一碗温水调成糊状,然后用6-7倍开水冲芡,打搅至乳白色,呈半透明状,即为芡糊。

    将芡糊倒入盛放干淀粉的大盔和匀,搅揉成没有颗粒、不沾手而又能拉丝的软粉团。

    七烧锅加多半锅水,大火烧开。

    姐夫从揉好的粉团上揪下两拳大小的一块儿,放在瓢葫芦做成带眼的漏勺上。

    左手拿瓢支在开水锅上,右手用力拍打瓢侧,粉条顺着漏勺流入开水锅。

    母亲用特制的长筷子把入锅后的粉条不停的轻轻翻动,以免粘住锅底。

    按姐夫的说法,粉条的粗细由漏勺距水面的高低决定,越高越细,越低越粗。

    粉条的形状由漏勺孔眼决定,园眼儿漏圆的粉,瘪眼儿漏宽粉。

    母亲观察锅内的粉条几乎全部飘起,马上捞在一旁盛了多半桶凉水的桶里。

    父亲轻轻漂洗桶内的粉条,捋顺团成一个小团儿,放在篇篇上沥水。

    一小团儿基本是一顿饭的量,篇篇放满后端到院里速冻。

    先漏一多半普通粉条,主要是烩菜用的。

    最后漏一少半细粉,是调凉菜熬汤的。

    捞一筷子锅里刚飘起来的细粉,白嫩爽滑。

    放入碗内,加生胡油,加盐,加花椒面,加葱花,加醋,加辣椒,拌好即食。

    粉条筋道爽滑,酸香可口。

    粉条整体来说是成功的,这是二姐趁热吃了一碗刚出锅的粉条说的。

    弟弟妹妹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连奶奶都吃了一碗。

    李之重不禁想,人老了和孩子真是差不多,连嘴馋也像。

    新做的粉条好吃不能多吃,不好消化还会引起胃疼,一碗是极限了。

    户外上冻的粉条团儿最后要收到瓮里储存,冬天现吃,来年春天拿出晒干,可以吃一年。

    晚饭后,母亲把面发了,准备第二天炸油饼。

    当然父亲的麻花也是一绝,酥脆香甜,一家人的最爱,这是当年和他二叔学的。

    第二天一早,李之重习惯的早起了,把鞋跟提起系好鞋带。

    后世李之重看到《平凡的世界》电视剧里,孙少平拖拉着鞋连鞋跟也不提,这是讨吃要饭的行为,路遥没了,也没人提醒导演一下,败笔。

    把家里面炉子捅开后加好炭就出去跑步了。

    到了腊月,天黑的早,亮的晚,早起的人不多,有也是拾粪的,在黑暗中影影绰绰。

    李之重跑了两圈后出了一身汗,回到家里也就六点半左右,洗漱的时候大哥和奶奶也起了。

    不一会儿,听到大屋也动了起来,应该是父母也起床了。

    大哥担了桶准备去挑水,水井离李之重家有三四百米。

    井是去年打的机井,深达一百多米,井水甘甜,慢慢人们逐步不再食用咸水井水。

    咸水井作为补充,洗锅或喂猪,水瓮也就分为两个,各能装三担水。

    挑水这个工作大哥回来之前都是父亲李德财做,每天一早挑满瓮是延续了多年的习惯。

    一早担水也是大多数农民家庭的习惯,只不过有挑满的,有凑乎够用即止的。

    李之重听母亲讲,大姐她们小时候,父亲担回来第一担水时那就是她们的起床号。

    自家用完水桶后周边关系好的会来借用,这种日常用品也不是每家都有的。

    天逐渐亮了起来,李之重把两个屋的风篇篇摘了下来,按照顺序放在东屋码好。

    摘掉风篇篇的玻璃整个铺满了冰凌花,形态各异,甚是好看。

    冰凌花也是家热水汽大造成的,就是太阳出来后需要不停地搽窗台有些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