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学 > 二拴的一九七八 > 第四十七章 李子恒和他的大学

第四十七章 李子恒和他的大学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免费文学 www.mf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子恒最近很幸福。

    一个要强略显自卑的农家孩子几个月来的经历,可谓是精彩纷呈。

    《一切》和《青灯》也发表了,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读者来信成了NMG师范大学一景。

    为了不过于影响同班同学的课业。

    包老师和系里协商,让大四的学长们以提前实习的名义加入到拆信和回信工作中。

    这才让李子恒的同学们松了一口气。

    中篇小说《奋斗》寄给了《收获》杂志。

    李子恒按照兄弟的指点,同时附上了自己的个人简介。

    当然诗人这个头衔一定要摆出来。

    或许是符合社会主流思潮,或许文笔还行。

    或许李子恒诗人的身份有所加分。

    反正是《奋斗》刊登在了《收获》第十一期。

    稿酬是每千字四元,五万七千多字稿费为二百二十九元六角四分。

    这个数字直接震惊了整个学校。

    一个在校学生,一次性拿到了普通教师半年以上的工资收入。

    而且还是光明正大的到手了,一时风头出尽。

    李子恒按照先前和兄弟商量好的,和包老师汇报了一下。

    在取得系里同意的前提下,花了四十八元钱,买了四十根金星钢笔。

    让包老师安排,送给那些帮助回信的同学。

    他的慷慨更是赢得了学校的高度认可。

    据说今年的优秀学生已经内定他了。

    包老师甚至暗示他提交入党申请书,可谓皆大欢喜。

    李子恒收到父亲关于李德章去世的消息时,也迎来了他最忙的时候。

    本也没想回去参加葬礼,正好理由充沛,也就不回去了。

    只是给奶奶和家人去了一封信。

    主要是劝奶奶和父亲不要过分伤心进而影响身体。

    对母亲没有安慰什么,他很清楚母亲对他大爷的态度。

    同时告诉父亲和兄弟及家人,稿酬的数量和花销,惹得马玉仁又是激动又是心疼。

    激动的是一次性入账二百三十元左右,这是入了社队以来全家收入最大的一次。

    心疼的是又花了快五十元。

    不过在二儿子的劝解下,说以后还会有更多收入。

    而且花出去的钱对大哥的将来发展好处极大时,她也就不再追究了。

    接着安顿李之重回信时告诉李子恒,钱是家里的,不要乱花。

    存起来等放假一并带回,更是几次强调了钱的安全问题,让二儿子必须写上。

    而且是她念一句,让李之重写一句,还认真的看着写,让李之重心里微酸。

    李德财有些想不通了。

    自己原来也算是走东闯西做买卖,也算见过大钱的。

    但是个中辛劳自己知道,像这么轻松就挣了二百多元钱,简直就是日了鬼了。

    成本不过一根钢笔,一瓶墨水,三本稿纸,合计两块二毛五。

    利润率一百倍,唯一没有算的是二儿子的脑力劳动。

    他不觉得坐在那里写写字有多累。

    再有投资最大的一块二的钢笔还能用。

    这个世界让他有些搞不懂了,不过对二儿子信任又加深了一些。

    NMG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

    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

    定位于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还好去年的恢复高考,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老师们的回归更是锦上添花。

    李子恒徜徉在林荫密布的校园里,现在的他很满意这样的生活。

    想着今年三月份初来报道时,衣衫鞋虽是新的。

    粗糙的做工和本人土气的形象让他有些自卑。

    尤其是在满口普通话的女生面前,局促的都不知道怎么开口了。

    现在的HUSHI还是一个闭塞的内陆三线城市。

    市区人口不足六十万,语言以普通话为主,旧城话(本地土著和回民常用语)为辅。

    一口流利的呼普是能否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的关键。

    这对缺乏语言天赋的李子恒可是要了命了。

    卷舌重鼻音的模仿语言怎么听怎么不顺耳。

    总觉得别人满带笑意背后的有一丝嘲弄和不屑,这让他感到很不爽。

    自从发表了四首诗和一个中篇后,加上兄弟的刻意包装。

    李子恒的信心完全恢复了,甚至有些爆棚。

    在一些公开场合也敢大声说话了。

    不再避讳他那浓重的口音了。

    包老师建议他好好把普通话练练。

    普通话本身也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给他推荐了一位北京支教到NMG的老师。

    每周末晚上八点到九点去老师家接受辅导。

    这个年代没有收费一说,从属义务帮忙。

    帮忙是义务的,自己不有所表示有些人情欠缺。

    聪明好学的李子恒慢慢领悟了兄弟的一些套路,关键是有钱了。

    每次上门拿一把香蕉或几个苹果,要不几块奶糖。

    大人小孩都慢慢喜欢上了这个淳朴的农村孩子。

    有几次非要拉着李子恒一起吃饭,不过都被李子恒拒绝了。

    现在城市也不富裕,好点的吃食都要凭票购买,大家也是周末才会改善一顿。

    李子恒由于是应届生,在班里是最小的。

    还有一个山东姑娘和他同龄比他大几天。

    肤白貌美,体态丰腴,性格开朗活泼。

    以前对他不假言辞,最近好像老是对他笑眯眯的。

    不知是错觉还是自以为是的结果,这让李子恒有些心乱。

    又不知道和谁来说说,学校里是禁止谈恋爱的。

    不过这种懵懂的情愫可谓禁而不绝。

    要不下次写信问问老二,现在的兄弟是他平等交流的对象。

    可这个话题他能懂吗。

    李子恒有些踌躇,再说了,人家也没和他怎么地。

    李子恒周末去了一趟NMG大学,和他的八叔吃了一顿饭。

    担心八叔有啥想法,也没说李德章去世的事儿,毕竟离的太远了。

    饭钱是李子恒掏的,尽管八叔不让但还是李子恒出了。

    因为饭菜的标准远大于李德斌的消费能力了。

    李德斌现在每月可以领取八元的助学金和三十斤粮票,粗粮多细粮少。

    为了吃饱他把细粮票全部和家境好的女生换成了粗粮。

    每月还要省下两到三元寄回去,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不由他不考虑家里的生活了。

    侄儿的到来让他很为难。

    吃顿好的实在是吃不起,窝头土豆汤又觉的太不上道了。

    虽然知道他三哥(李子恒的父亲)光景过得比他好,但也不想委屈了侄儿。

    没想到原来看起来有些怯懦的侄儿,居然请他吃了一顿好的。

    走的时候还给他留下五元钱,那是硬留下的。

    他知道侄儿助学金比他高(师范院校助学金每月十五元),但也不能成为他接受的理由。

    等到侄儿说到发表文章领了稿费后,只知道关注课业的他才知道侄儿出了名发了财。

    后世的八叔也发表过文章,是评副教授的论文,写得是博弈论,讲的是农村的押宝。

    文章通俗易懂且论据充分,刊登在国内顶尖数学期刊上。

    天凉了,母亲马玉仁的棉袄棉裤没有及时捎来,来的是兄弟的一封信。

    让他自己购买,打趣他说可以请一位貌美如花的学姐帮忙参谋。

    衣服以稳重耐用为标准。

    不过这个年代的产品也难突破这个标准范畴。

    这个建议让李子恒有所心动。

    生长在大城市的同班同龄小学姐,不是兄弟讲得最好的参谋吗,这得好好琢磨一下。

    李子恒把兄弟的四篇文章都推荐到了《少年文艺》,这是包老师的建议。

    李子恒让包老师看了兄弟的作品后,大赞兄弟俩有文学天赋。

    只是这四篇小文章投到《儿童文学》有些不妥。

    按照年龄组更适合《少年文艺》,于是就有了李子恒的四稿一投的做法。

    《少年文艺》编辑表示都可以录用,需要分批次发表。

    第一篇《捞鱼》发表在了《少年文艺》的第十一期。

    稿酬四块三毛六分,也算是李之重入行了。

    母亲得知二儿子也写东西挣了钱,没事就催促他去写写,这钱来的太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