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学 > 我的今世前生 > 温暖的景姨

温暖的景姨

作者:梅庄的姑娘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免费文学 www.mf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今天天气有点沉,太阳被遮得只剩半张脸。老天好像正在酝酿它的情绪,准备再给大地盖一层厚厚的,暖暖的,饱含希望的大雪被。

    我闲坐在热得有点不像样的大暖房里,随手拿起一本书,不时有映入眼帘“感恩”“温暖”……。难道“感恩”“温暖”是当今的流行语?我又开始让思维天马行空。天马行空的顶峰,我想起温暖的你,景姨!

    初见景姨,美好开始。

    我和景姨的相遇是在06年。景姨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貌不扬。瘦瘦高高的个儿超过一米七,稍微有点驼背,头发是长版的寸头。五官也无特让人眼亮的地方,就是神态特别特别放松。

    听说景姨曾是优秀的初中物理老师,与现在校长有些心结,自愿下放到小学带综合科目。一听这个闲言,心中就小人地说,“此人非善茬,远离,一定远离!”

    无巧不成书,景姨插进了我的办公室,插进了我的班。从此,我按照惯例称呼景姨为景姨,因为姓景,一个美丽的姓。

    十几年以前的城郊小学,学生还是蛮多的,我们班五十多名孩子。因为身居毕业班,担任着学校每年的排名大任,配备就有些奢华。景姨任教综合科目,有一名姓袁的老师任教数学科目,我仗着年轻任教语文科目兼班主任。此外还有英语老师,体育老师,音乐老师,这三科的老师是全校通用。

    景姨的教学效果很好地验证了,人不可貌相这个熟语。我班综合科目在屡次考试中,都是名列前茅,这引起了关注,且是大关注。

    领导带一队慕名者前来听课取经,课上的精彩暂且不说,景姨的一个神操作开始流传。当有学生走神时,当着外来的二十多名领导和同仁,景姨停止讲课,神情自如地拿黑板擦敲讲桌,只到神游的学生心思归位,才泰然地继续开始……

    这让登台历史浅显的我佩服不已。

    走进景姨?,温暖如春。

    虽然学校坐标是城郊,但我们早上八点走入校园,会一直到下午放学,中午一般不回家。

    景姨每天骑辆女士摩托车来去匆匆,风雨无阻,是学校一个鲜明而独特的存在。因为家中还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儿子,需要照顾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大儿子正上大一,由此可以推断景姨已经不年轻了,即将迈入五十岁的大门。

    细细碎碎的日子慢慢流淌着,我也越来越熟悉景姨了,好多温馨温情的事开始滋长。

    因为早婚,且不太遵守计划生育国策的我,孩子只与景姨的小儿子小两岁。不用大人参和,俩孩子很快就成了玩伴。孩子在一起嬉戏时,我俩会一边盯梢一边闲聊,一个男孩就能闹翻天,两个男孩的威力是不可估量的,疏忽不得。

    一边眼观六路,一边天南地北地闲谈。当谈到婆婆不太愿意进城帮忙带孩子的问题,我有些戚戚。我家老人的话,“孩子送回来,我就带。去城里,不行。”

    景姨秉着她一贯的慢条斯理说:“孩子还是自己带,自己的娃自己都不付出,还能指望别人。管娃是有年限的,并且不可实验。否则会后悔一辈子。你看我累吗?”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是学校旁边的小饭桌。小学开始,中午寄于姑姑家。当心情撞上杂事,我会化身为名副其实的怨妇,怨老公总是下乡,怨公婆不搭手……景姨的一席话,化解了心结,舒服了心灵,捎带让我的脸开了染坊。

    景姨管孩子的亲力亲为如果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孩子小学六年,酷暑寒冬,风里雨里,景姨天天忘返于学校和家,旁观者都是一脸敬佩。

    孩子升入初中时,因为优秀考取了外地的康杰中学,景姨二话不说陪读。临近退休的景姨办了内退。这一陪就是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直到把孩子送进北京林业大学。

    在尽心尽力做一位合格母亲的同时,景姨还荫及我。我家孩子小考完,也去应考康杰初中。已经回家的景姨,把她在康杰中学边租的房屋的钥匙专门送到我家,反复嘱咐,“家比宾馆能让孩子放松。”

    我家孩子升高中了,景姨马上热心传话,“谁谁谁,在学校旁边租的房子要退租,你租吗?”

    孩子即将高考了,景姨的建议又来了,“考试期间住学校,不要接回来……”琐碎如亲姨,甚于亲姨。

    日常景姨,强者身姿。

    景姨这么和善的一个人,成长却是有些闹心的。年少失父,随母亲再嫁有了后爹。就是后爹也没叫了几年又失去了。此后就是母女俩相依为命。实实在在一个苦命孩子。

    景姨结婚也是具有话题性的,找了一个二婚的帅哥。帅哥本是好事,但造就帅哥二婚的原因就有些奇葩。方圆十里有名的厉害婆婆的冠军就是景姨的婆婆,因为不喜欢上一个儿媳妇的一些行为,迫使小俩口离婚,离婚时已经有了孙女。可想而知,厉害的段位有多高。

    让大家跌破眼镜的是,景姨和婆婆相安无事到如今。甚至可以说,婆媳关系融洽至极。拿景姨的话说,“婆婆说啥就是啥,能办到,办。办不到,听听,不用反驳。一个人这么多年,有些不一样的心思是难免的。”

    景姨过门时,公公已经去世了。景姨的大姑子和小姑子叫景姨“姐”时,全是一脸亲昵。以心换心,这个美丽的词是景姨让我理解透彻的。

    令人想不明白的还有,景姨的婆婆会在过春节时反复叫景姨的妈妈来家过年。可景姨一次都没有接自己的老母亲过来。拿景姨话说,“人性难捉摸,我不想我妈大正月的在别人家看眼色。”神态有些孤傲。

    景姨的这种刚强延续到老母亲的过世。景姨老母亲过世是在侄儿家办的丧事,没有动用侄儿一毛钱,一个碗。就连卫生纸这种小东西,在老人走后,还剩一大包。

    再见景姨,温暖依旧。

    今年过了疫情的紧张期,我和朋友去看望景姨。景姨一边洗着水果,一边高兴地说:“我把今年的两个初三班送入高中,我就回家开始歇歇。”

    景姨这几年一直在私立中学任教物理,因为效果过于好,一年一年推辞不了,这是她第三次说歇歇了。

    今天趁着思念的情思,我打了个电话,景姨兴冲冲的声音传了过来,“现在在装修房子……”

    景姨年过三十岁的大儿子要结婚了,一直在北京闯荡且小有成就的儿子,是景姨的自豪,也是她的心病。儿子终于选定了一座城,择了一个人!圆了景姨做为母亲的大心思。

    当婆婆,景姨一定是个好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