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宣府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免费文学 www.mf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朱由检也知道有些急躁了,可也只能如此。

    他觉得现在心里很不踏实,四面受敌的感觉。

    因此才决定要在半年内将禁军列装完毕,甚至更快。

    训练也要加速,最好在一年内成军,不指望立即能与后金对阵,只要能压服大明的各路军头就行。

    现实与计划偏差太大!

    本来是打算稳住文官,大略的清理下边军挤一挤军费,重点打击勋贵清理京营。

    而现在与文官关系紧张,与武将关系紧张,与勋贵关系更紧张。

    说到底,他低估了这些人维护自己利益的决心。

    也低估了执行中出现的偏差的程度。

    结果,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比如关宁军,从削减粮饷硬生生变成了现在彻底解决的局势。

    现在又多了一个隐患,宣府。

    朱由检忧心忡忡,大明这个体系里,几乎所有利益方都在与他或明或暗的作对。

    而宣府之事实在棘手,如果传出去,着实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事实证明,他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

    ————

    召集诸将监军。

    这一次没有酒宴,军营里,朱由检不会自己带头破坏军法。

    诸人见皇帝心事重重的样子,都很摸不着头脑,没听说最近有什么事啊?

    “你们给朕交个底,禁军现在战力是什么水准?”

    沉默片刻,曹文诏小声问道:“要看对谁,陛下的意思是?”

    “比如京营,各边军。”

    这位自从登基就励精图治,各种动作不断,诸人听了倒不是很惊骇。

    曹文诏没犹豫:“边军的话,以禁军的战力,单独对上哪一个边镇都不落下风,如果装备齐全,边军将毫无还手之力。”

    “哦?”朱由检有些不确定。

    毕竟,关外军队被吹的不得了,人数也摆在那里。

    曹文诏继续解释:“末将久在关外,深知其中内情。

    以末将的看法,大明的边军其实就是一些精锐家丁率领着一群农夫。

    打仗顺手时,固然奋勇争先,可稍有挫折就会做鸟兽散。

    而且,培养家丁花费巨大,数量有限,关外诸将个个以贪财为首要,哪里舍得如李成梁一般养着数千上万家丁,能有数百千余就不错了。

    这样一来,也就没有哪个军官会舍得轻易消耗家丁。

    边军之所以不能也不敢打硬仗,原因就在于此。”

    “禁军训练,都是按照家丁的标准,十日七操,还要超过家丁的标准。

    现在还不敢能与家丁比肩,可再有一年半载,末将敢保证都不弱于家丁。

    即使现在,对上边军也毫不逊色。

    至于京营末将就不是很明白了。”

    朱由检点头,指着周遇吉道:“你说。”

    周遇吉言简意赅:“京营如果能拉出三五万农夫就不错了,只能说不堪一击。”

    朱由检略一思索:“明日各带精锐随朕回京,大汉将军营全部回京,各自回去准备。”

    “末将遵旨。”众人齐齐起身,心内却是惊骇不已,这是出什么事了?

    ------

    “魏忠贤,不是告诉王坤停止了吗?算了,不说这个。

    到底怎么回事,现今京师什么情况?”

    朱由检一大早就启程赶回京师,看上去满脸的疲惫。

    现在不是追究查账之事的时候,实际上也很难追究。

    几十号人查账,必然会有人时刻盯着,即使不知道送回京师的消息内容,知道有消息送回京师就足够了。

    田尔耕低声道:“事发突然,探子只送来这些消息,详细的还在继续打探。”

    魏忠贤也是忧心忡忡的样子:“京师都在私下议论,勋戚尤其关注。”

    朱由检叹气,他必须对此做出一个姿态,如果他还想有所作为的话。

    “你怎么看?”朱由检破天荒的询问魏忠贤的看法。

    魏忠贤沉吟片刻:“臣以为,只诛首恶为上,其余诸人等一段时间再说。”

    “太轻,不足以震慑世人。”朱由检摇头。

    “陛下的意思?”

    “直接涉事之人外,文官从巡抚到分巡,武将自总兵至游击,一个不漏,以下不追究了。”

    他也不想牵连这么多人,可有账簿在,查办的少了,反而会显得皇帝软弱。

    “陛下,太重了。”魏忠贤摇头:“您这一来,宣府可就乱套了,也容易出事。”

    又道:“臣不是说不该办,可现在不该办。”

    朱由检考虑好一会才道:“就这么决定了。

    不过,如果他们主动上疏请罪并上缴一些赃物,朕可以网开一面。

    总兵巡抚除籍流放,以下文武官员各自去职除籍。

    既然喜欢银子,那就回家做个富家翁,别碍朕的事。

    这事你去办,具体章程你拿主意,要快。

    如果没有好消息,朕的处置旨意于三日后明发天下。”

    朱由检再三考虑,还是决定给他们一个选择,交出部分钱财,开革了事。

    下层军官慢慢的换,也不会闹出什么动静。

    这也是长久以来考虑的结果,为以后解决各边军提供一个模式。

    因为九边十三镇数万文武官员,他不可能杀个干净。

    但是也不会轻轻的放过,交出些银子是前提,革职除籍是必须的。

    至于文官,有眼色主动点,这样也未尝不可;没眼色还继续手痒的,对不起,谁叫你没有兵权,抄家。

    对于贪墨来说,历史上的崇祯可以说是反面教材的典型。

    徐光启过手的六万两银子没了,地方官扣留了部分葡萄牙人追偿,崇祯和稀泥,朕不要了。

    后来的南明名臣马士英,刚就任宣府巡抚,就拿了5000两公款,崇祯将其遣戍了事。

    就这,满朝文武还不满意。

    也不分东林党还是阉党了,纷纷上疏说这不是贪墨,是惯例,是太监构陷。

    很显然,这对制止贪墨不但无益,反而助长了贪墨之风。

    很显然,必须在钱财与官位两方面都惩治,才会让这些人稍有顾忌。

    想到这里,又深恨宣府诸人太过贪婪。

    宣府每年京运银近30万两,民运粮饷60余万,还有屯粮十几万干脆不见了。

    这么多银子,拿出十万八万的,他还能再派太监清查吗?

    看看辽西,看看蓟镇。

    这两处同样贪墨,可不管怎么说,人家给了面子,削减了两成多粮饷,他也只能既往不咎——虽然没有明言。

    当然,这不包括煽动士卒哗变的祖大寿集团。

    “臣遵旨。”魏忠贤舒了口气。

    虽然还是很苛刻,却勉强能接受了。

    他真怕这位爷脾气上来,再次闹的不可开交。

    还有。

    “将上次去宣府的御史下狱严查。

    召内阁九卿觐见。”

    最好是与内阁事先协商好,免得内阁找茬横生枝节。

    虽然朱由检看内阁很不爽,可制度就是制度。

    在有能力改变与重建之前,最好不要破坏它,否则只会导致无序与混乱。

    这方面例子太多。

    -----

    “臣有话说。”听完处理方案,李国榗第一个开口。

    “讲。”

    “陛下,此乃百年惯例,非一人之力可以改变。

    诸官也只是沿袭而已,此为痼疾,非有意贪墨。

    陛下如此惩处,臣以为过重了。

    何况,御史没查出问题,只是无能,并无其他过错。”

    “惯例大,还是律法大?”朱由检径直问道。

    “法者,无外乎世故人情也。

    陛下,时势不同,法自然要因时而变。”

    佩服!

    这口舌,放后世一个金牌律师是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