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学 > 大隐尘世间 > 第23章 烧麦

第23章 烧麦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免费文学 www.mf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老一辈人常说,人体循环自成系统,手术开刀必然会造成元气损伤。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便会造成元气大伤。

    何为元气?

    《鹖冠子泰录》:“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论衡》:“元气未分,浑沌为一”,“万物之生,皆禀元气”;《白虎通义天地》:“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唐代柳宗元提出“庞昧革化,惟元气存”;明代王廷相称“天地未判,元气混沌,清虚无间,造化六元机也”。《辞海》:“元气,亦称‘原气’,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

    中医典籍记载,元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淑)与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阴气主物质,阳气主功度能,阴阳二气相互转化,亦精气神也。

    中医认为,元气是生命之本内,是生命之源,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也就是说,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从而战胜疾病。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容,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因此造成死亡。

    元气具体到现代医学的概念,称之为新陈代谢。可用一首简短的打油诗形容:

    反应快,睡眠好,

    能吃能喝消化了。

    眼睛明,脑灵光,

    跑跳运动心不慌。

    不咳不喘气顺畅,

    气色抖擞声音亮。

    何为元气损伤?本源之气(身体内部)受到伤害。

    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元气不足乃至大伤要从补气虚(气虚者)、补血虚(血虚者)、补阴虚(阴虚者)、补阳虚(阳虚者)四个方面依照个人的体质和病症进补,核心就是要补虚扶正。

    以此可见,手术后的元气进补十分重要。

    母亲却是个例外。

    住院部每间病房约20平米,标配4人。如遇到床位紧张可额外勉强再塞入2张床,最大容量6人。当然我们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母亲术后第5日清晨,隔壁床铺家属给病人带来的早餐是烧麦。

    烧麦是内蒙古的一种风味美食。

    是用当地优质的羊肉和大葱为主料,剁碎成馅,加入特殊的调味料,将之包在用特制的擀面杖擀成的花边面皮之内,不封口,笼屉蒸7-8分钟便可享用,皮薄馅儿大,味道非常鲜美。

    目前,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之下,烧麦除了在继承原有的传统制作方法之外,还在传承的过程中创新了许多的做法。最初的烧麦只有羊肉大葱馅,现在增加了三鲜馅、牛肉馅等等,但是,最为正宗的还是要数羊肉大葱馅的。

    有关烧麦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最早烧麦仅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浓的砖茶,一边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表示为在卖茶之余捎带着卖的意思;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皮子的边缘稍皱折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烧边美;还有一种说法是,烧麦最初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边象快熟的麦穗,随改名为烧麦。现今烧麦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一般人约定俗成“烧麦”。

    史书记载,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烧麦馆,并制作油炸三角和各种名菜。乾隆十七年除夕夜,乾隆皇帝从通州私访深夜回京,恰逢除夕夜,仅此一家开业,不仅服务热情,而且烹制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乾隆食后赞不绝口,龙颜大悦,便问老板:

    “老板,你这像饺子一样的吃食叫什么名字?怎得如此之美味爽口?”

    小店老板一打眼,一听声,便知道这个人不一般,肯定是京城某位“达官贵人”,于是恭恭敬敬的回答道:“回大人,这道美食名为烧麦,是由羊肉大葱经过特殊的手艺加工而成。您要是吃的过程中再配上小店的一口砖茶,味道更是美不胜收。”

    “哈哈……还有这等事?”乾隆一听开心极了,依着老板的说法,吃了一口烧麦,又喝了一口砖茶,更是频频点头,大呼好吃,“老板,你这烧麦砖茶果然名不虚传,比刚刚单吃烧麦另有一番味道!”

    “多谢大人夸奖!”老板抱拳鞠躬谢过。

    “你这小店叫什么名字?”乾隆又接着问道。

    老板赶忙回答:“小店没有名字,小人姓王,大家都唤做王记酒铺。”

    此时恰逢家家户户此时鞭炮齐鸣,乾隆想到百姓已在欢度新年,便触景生情,感慨且感激道:“你在除夕夜这个时候还开门营业,而且这烧麦、砖茶属你这独有,味道更是绝佳,这京都城唯有你这一处了,干脆取名‘都一处’吧!”。

    店老板本着玩笑之心随意回应点头称是,不曾想到,这一来一往聊天之余,经给他这个小店带来莫大的好处!

    乾隆皇帝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虎头牌匾送往烧麦馆。

    店老板得知除夕夜是乾隆来店吃饭时,惊喜交加,当街跪拜叩首不止。

    乾隆赐匾后,诸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闻风而来,除一睹御赐牌匾真容之外,当然还要尝尝乾隆帝为之高度赞赏的美食——烧麦。从此烧麦馆名声远扬,身价倍增,流传至今。自此,“都一处”字号在老北京闻名遐迩,可以说,没有“都一处”,北京人都不知道何为烧麦。

    有藏头诗曰:

    都城老蒲烧麦王,

    一块黄匾赐辉煌。

    处地邻街多贵客,

    鲜香味美共来尝。

    短短二十八个字,把“都一处”的历史、特色、烧麦的鲜香味美一一道出,最后两句还告诉大家“都一处”临街开店,交通便利,号召大家都来尝尝这里的招牌美食——烧麦。

    另有一种说法是针对羊肉大葱烧麦的。据说烧麦真正的起源在清朝的绥远,也就是现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明末清初,在呼和浩特旧城大召,有哥俩儿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由哥嫂当家,弟弟在店里打工包包子、卖包子,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为增加收入今后娶媳妇,弟弟在包子上炉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稍卖的钱积攒起来,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名称演变,几经传播就改叫烧麦了。现在呼和浩特市旧城人称它为稍美。

    相信这几段关于烧麦的历史大家随便在“度娘”上都可以查到。因为众说纷纭,所以我只给大家普及流传最为广泛的几种说法,大家作为消遣即可。

    内蒙古一些地方(如呼和浩特及其周边旗县)吃烧卖要喝砖茶,因为传统烧麦是羊肉大葱馅,吃多了难免有些油腻,喝砖茶的主要就是起到助消化,解油腻的作用。

    每天早上,大家三五结伴在烧卖馆相聚,每人来上二两烧麦,倒上一壶砖茶,或聊国事新闻,或聊家长里短,退了休,闲来无事的休大爷大娘们就此“一个早点”便可持续一上午。

    烧麦是按照“两”为单位来计算的,当然不是烧麦实际的重量,而是包烧麦皮的重量。一般情况下,“一两”烧麦是6-8个,主要说的是烧麦皮大小。

    熟悉内蒙古的朋友知道,烧麦被当地人称之为“硬早点”之一。如果到了牧区,早点当然是奶茶、手把肉。

    从小到大,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母亲从来没有去饭馆吃过一次饭,更别说是烧麦了,那香气四溢的味道自然而然的飘进了母亲的鼻子里,母亲径自吞了吞口水问道:“你们这是吃什么东西?味道这么香。”

    “这是烧卖,你也饿了吧,现在你们家的那口子还没送过来吃的,你和我们一起吃一点吧!”说着,邻床家属准备给母亲用筷子夹过来几个尝尝鲜。

    母亲哪里会好意思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使劲的咽了咽口水,赶忙说:“不用,不用,你们吃吧,一会等我家那口子来了,让他出去买就行。”

    委婉的拒绝了病友的好意,母亲满心期待的等待着父亲赶紧来医院,好让她赶紧尝尝那从来没有吃过的“人间美味”。

    不一会儿,父亲带着几个馒头和咸菜给母亲送饭。

    “你去给我买点烧麦吃吧!”母亲指着邻床的病友说,“你看人家刚刚买的烧麦,我闻着特别特别的香,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吃过,我也想吃。每天在医院不是馒头就是咸菜吃的有点腻了,都有点吃不下去了。”

    母亲满眼期盼的看着父亲,渴望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