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冷锋来袭,绥远军区先遣部队的驻地已然彻底陷入了冰雪囚笼。 厚重的积雪,几乎要压塌了圆木加固过的三角帐篷。就连阵地最外围的铁丝网,也裹上了一层结实的冰甲。 在这狂暴的极端天气中,轻坦营的刘营长踩着及膝的白雪,顶着凛冽的寒风,正深一脚浅一脚地巡视着战士们的部署。 他的绿色的军大衣很快便结了一层冰霜,皮靴每走一步都会陷进松软的雪中,发出咯吱的声响。 不一会儿,刘营长来到了阵地的第二层:由56辆BT-7轻型坦克组成的环形防御圈。 这些轻坦被半埋在精心挖掘的雪壕中,又加以白色帆布遮盖,只露出了炮塔和主炮。远远望去,它们就像是雪原上凸起的钢铁堡垒。 眼瞅着顶头上级来到前沿,一连长赶忙上前一步汇报导: “报告营长,我们连已经按照预案完成了防御部署。目前所有BT-7呈锯齿形配置,单车间隔30米形成交叉火力扇面。” “除此之外,同志们还在最外围布置了雷区、铁丝网等工事,并且与55师的友军建立了野战通讯。” “小鬼子们只要敢露头,保准叫他们有来无回!请指示!” 经典,又见经典。 经典阵型,再现锋芒。 55师三团与轻坦营构筑的防御体系,说白了就是由四道环形阵地层层嵌套而成。 外层障碍、中层火力、机动预备、核心支援,每一环都暗藏杀机。 当日军骑兵联队发起板载冲锋时,最先迎接他们的是一道由铁丝网、反骑兵壕沟、泼油冰面和地雷构成的死亡屏障。 鬼子只要想进攻,那就必须先清障。 可失去冲击速度的骑兵,跟活靶子又有什么区别呢,他们的最终命运只能是被战士们一一扫射。 如果敌人侥幸冲过第一层,等待他们的将是步兵与轻坦共同构成的复合防线,一道由钢铁和血肉组合的死亡长廊。 在这段走廊中,无论是45毫米坦克炮、车载机枪或是轻重机枪,都可以将日军骑兵联队的冲锋路线切割成屠宰场。 至于第三层,那自然是数十辆半履带装甲车组成的机动火力喽。 这些搭载着高平两用重机枪、高炮,即使在极端天气中也可以畅通无阻的高机动单位,足以把任何试图迂回的敌骑打成筛子。 最内层则是炮兵阵地和指挥中心,刘营长和严团长把所有身管炮都集中到了这里。 面对这种武装到牙齿的铁桶阵,别说是一个骑兵联队,就算是战车第一师团和第二师团一起上也费劲能啃动。 如果再配上空军的支援,这一团一营的兵力,甚至可以跟一两个鬼子师团耗到天荒地老。 此话一出,刘营长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先是敲了敲身旁的BT-7轻坦的装甲,紧接着语气严肃地询问道: “部队的燃料和弹药储备如何?” “虽然在独石口战役的消耗不少,但剩余的物资还足够部队48小时的作战。”一连长将阵地环视一周,“我们连的发动机每一个半小时启动一次,保证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就在二人交谈之际,远处有一辆BT-7开始调整位置,它的履带在雪地上碾出深深的痕迹,但又很快被暴风雪所覆盖。 顺着发动机的声音,刘营长举起望远镜,朝鬼子可能的进攻方向望去。 可茫茫的雪原上,只有呼啸的风雪在天地间肆意翻卷,将一切痕迹都吞噬殆尽。 “哎,这种天气,实在是太适合日本人发起突袭了。告诉同志们,千万不要放松警惕,战斗随时都有可能打响!” “我让炊事班准备了姜汤和肉汤,一会就送过来,让战士们轮流喝一碗暖暖身子。” “我先回去了,时刻保持联系!” ······ 半个小时后,白毛风仍在雪原上咆哮,天地间只剩一片混沌的白色。 日军第27骑兵联队的军旗在暴风雪中猎猎作响,旗面早已结满冰凌。 联队长上条一木大佐勒紧缰绳,战马吃痛,防滑铁蹄在地上刨出深深的凹痕。他微微眯起眼睛,透过翻卷的雪幕,死死盯着前方八路军阵地的轮廓。 第(1/3)页